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水平和理論宣傳工作效能,鞏固和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優勢地位和領航作用,6月1日,我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部正式成立。校領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部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等相關學院的有關教師參加會議。丁立群副校長主持會議。
會上,曲科軍副書記宣讀了《關于成立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部的意見》。校領導劉德權、付宏剛為“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部”揭牌。
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雋鴻飛、哲學學院院長羅躍軍、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喬榛分別發言,他們表示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中國哲學學科、政治經濟學科作為學部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積極參與學部建設,大力支持學部科學研究,齊心協力促進學部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
劉德權書記在會上講話。他指出,成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部,標志著我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將翻開新的一頁。成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部,既是學校在高起點上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群、建設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主要抓手,也是解決當前學科建設問題、促進相關學科融合發展的現實選擇。因此,學校將馬理學部制改革作為學校今年五大重要改革任務之一,作為加強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一項支柱性工程,也作為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高揚馬克思主義光輝旗幟、把我校建設成為我省乃至全國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高水平陣地的一項戰略性舉措。
劉德權書記強調,要強化學科整合作用,在建設高水平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群上下功夫。要將馬理學部作為相關學科整合的學術平臺,以適應馬理學科開放性、綜合化發展趨勢,打破相關學科壁壘,整合學術資源,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推動形成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為核心,以馬哲、中哲、政治經濟學、國外馬克思主義等學科為支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群,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引領力滲透力,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貫穿到各學科各專業之中,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成為具有全國性學術影響的優勢學科。
劉德權書記強調,要強化科研統籌作用,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術研究上下功夫。要積極推進學部協同創新,把學術研討-找準問題-跨學科預研-跨學科立項作為一種重要研究模式,以重大項目為牽引,統籌學部科研力量;要加強學部內科研平臺建設,對原有的省級和省高校科研平臺要進一步鞏固傳統優勢、挖掘創新潛力、拓展創新領域;要強化原始創新和重大創新,積極參與“馬工程”建設,加強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研究闡釋、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重大實踐成果的專題研究,提升學術原創能力和水平。
劉德權書記強調,要強化宣傳教育作用,在掌握馬克思主義話語權上下功夫。要主動占領意識形態陣地,在馬克思主義繁榮發展中發出黑大聲音、傳播黑大正能量;要樹立大思政教學觀,以高水平的理論創新成果和豐富的學術資源支撐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要打通各相關學科的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優勢互補、學分互認、聯合培養,為學生提供相關學科的學位專業課、學位選修課,提高各層次人才培養質量。
劉德權書記強調,要強化人才驅動作用,在集聚高水平人才隊伍上下功夫。要結合學校關于人才工作的決定,加強梯隊建設,形成由學術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青年學術骨干人才組成的結構合理、攻關能力強、穩定和諧的多學科團隊;要有針對性地引進優秀人才,同時面向重大項目需要,采取長聘、短聘等形式,補充科研力量,不斷提高人才隊伍攻關水平和整體實力。要加強學風建設,完善學術評價體系,營造崇尚創新、打造精品、嚴謹治學、嚴格標準、尊重差異、互學互鑒的良好氛圍和學術生態。
劉德權書記希望學部建設涉及的有關單位能夠齊心協力,以習近平總書記“5.17講話”精神為指引,認真落實學校關于成立馬理學部的意見和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方案的各項要求,各負其責、各盡其能,加快整合學術力量,繼承和發揚學校優良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傳統。
據悉,我校馬克思主義相關學科建設近年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成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為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學校建設了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承擔了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近百項國家級其它項目;3項成果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榮獲全國高校人文社科獎10余項、全國百篇優博提名論文3篇;涌現了以張奎良教授為代表的一批國家教學名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專家、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等高水平人才和4個省級領軍人才梯隊;輻射帶動了中文、法學、公共管理等學科水平的不斷提升。(攝影:劉霄漢 李泰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