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學院甜菜所《豐產兼抗叢根病型甜菜新品種甜研309的育成和推廣》獲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甜研309是育種家和育種工作者利用近20年的時間育成的。80年代中期,甜菜所的科技人員在確定育種目標時,分析我國甜菜種植三大生態區,東北生態區根腐病與褐斑病嚴重,引進的國外品種不適應東北生態區,感褐斑病和根腐病嚴重,在多雨年份甚至絕產,顯示不出豐產優勢;華北和西北生態區,叢根病較重并有蔓延趨勢;西北和華北生態區,國外品種雖然表現出較抗叢根病,但含糖率顯著降低,使糖廠加工效益嚴重受損這一實際情況,認為必須選育適合我國生態條件的抗病品種。
甜研309于1993年參加了黑龍江省品種區域試驗,1995年因表現優良提前一年參加生產試驗,同時還在內蒙、新疆、甘肅等地叢根病發病地區進行了多點鑒定試驗。1997年初通過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推廣。在1998-2000年期間,采取技術措施,對甜研309親本采取抗病基因導入、病地脅迫、回交改良、提純復壯等手段,在原來基礎上重點進行了豐產性和抗叢根病性的基因導入和篩選,進一步提高了品種的綜合經濟指標。改良后的甜研309品種,塊根豐產性穩定,含糖率較高,抗褐斑病,較耐根腐病,兼抗叢根病和白粉病,生長勢強,適應性廣。
2001-2002年全國多點示范試驗表明,甜研309根腐病和叢根病的罹病率、根產量、,含糖率、產糖量均高于對照品種。與國外品種比較,根產量偏低,但含糖率高于國外品種2.8-6.7度,產糖量提高24% 。在西部叢根病發生地區,甜研309表現出較強的抗耐叢根病和根腐病特性,同時表現兼抗褐斑病和白粉病。
自2001年以來,甜菜所加強了甜研309品種繁殖和推廣銷售工作,嚴格把握種子質量,大量培育經過輪回選擇的甜研309父母本群體母根,嚴格按照目標性狀要求,組成超原系統,并繁殖原種10噸,繁殖生產種2000噸以上。同時,在全國三大主產區布置了8-12個生產示范點,建立樣板示范田,大力宣傳,樹立品牌。2002年和2003年分別在黑龍江寧安糖廠和新疆昌吉糖廠召開了甜研309生產示范現場觀摩會。目前,甜研309品種推廣面積達200多萬畝,已經占領全國甜菜總面積的20%以上份額,很受糖廠和糖農歡迎,有望成為替代甜研303、304的主栽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