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黑龍江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被評為黑龍江省級教學團隊,古代文學成為我校第三個獲此殊榮的學科。黑龍江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始建于1958年,五十年的發展歷程,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古代文學教學團隊收獲了斐然的成績,積淀了深厚的底蘊。
一支結構優化合理的團隊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陶爾夫、劉敬圻等為代表的老一輩學者在古代文學各自專擅的學術領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為學科積淀了扎實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務實求是的良好學風。
團隊帶頭人劉敬圻教授是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在學界享有極高知名度。半個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劉老師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教師這一神圣職業的定義,她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為后輩樹立著榜樣。劉敬圻老師十分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團隊中曾師從她的胡元翎老師說,劉老師總是對青年教師進行細致入微的幫助,教案交給劉老師,她都會字斟句酌地給予指正;教學中遇到困惑,她也會不厭其煩地進行指導,自己做人、為師的原則都與她的教導分不開。
目前,古代文學教學團隊14名教師中,既有教學經驗豐富、學術聲譽優良的老一輩教師,也有年富力強的后起之秀。其中有教授10人,博士8人,8人畢業于國內其他院校,體現出學歷層次高、學緣分布廣、學術空間大的特點。
一支教研相映成輝的團隊
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承擔文學院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培養四個層次的教學任務。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基礎課中國古代文學史為黑龍江省級精品課。
“教學是基礎,科研是教學的支撐,高校教師除講授知識外,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也是教學目標之一”,團隊成員之一、文學院副院長任海天老師這樣說到。古代文學教學團隊依托于古代文學學科,在科研方面成果顯著。近五年來,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就有4項申報成功。同時,團隊還發表了多部與項目相關的學術專著。據統計,自2002年以來,團隊成員累計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數十篇發表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權威期刊上;出版學術著作31部,其中在中華書局、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國家級出版社出版著作10部。2001年以來團隊獲省級科研獎31項,國家級在研項目7項。在項目研究過程中,有些項目的研究成果即可直接作用于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教學中。
一支特色優勢鮮明的團隊
1999年,團隊參與制定了文學院“讀書工程”教改方案。讀書工程至今已經實施了近10年,不僅幫助學生積累了良好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讓學生在其中受到了中國傳統道德的教育。
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在教學中堅持把不斷優化與更新教學內容放在突出位置。在這一思路的引領下,文學院開展啟發式、個性化人才培養戰略。團隊實行“分層次授課”模式,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2006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韓健在大一時考入漢語言文學專業實驗班,一年多來,他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專業基礎知識得到了強化,而學術視野也得以拓寬。
團隊成員之一,中國古代戲曲與宋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杜桂萍教授說,中國古代戲曲和宋金文學和文獻研究將成為團隊發展新的支撐點。憑借黑龍江省的歷史因素和地理位置,文學院宋金文學研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團隊中的薛瑞兆老師已從事金代文學研究20多年,是金代文學研究的權威;伊永文、辛更儒兩位老師從事的宋代文學文獻研究成果也十分顯著。
五十年的風雨兼程,她張揚個性,始終以素質教育、文化教育為己任;五十年的孜孜以求,她作育英才,執著于增強學生的傳統文化底蘊和語言文學素養;五十年的勵精圖治,她完善自身,建立了新老結合的優秀教學團隊,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五十年后的今天,她抖擻精神,必將邁向新的輝煌。這就是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