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我校召開理工科科技工作會議。校領導何穎、付宏剛,科學技術處處長呂厚均及相關負責同志,各理工科學院院長、主管科研工作副院長及科研秘書,校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負責人,省高校以上創新團隊負責人,校級以上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省級以上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入選者,廳局級以上各級各類縱向科研項目及橫向科研項目負責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職工以及有志于從事科技創新和技術成果產業化工作的教職工參加了會議。
會上,何穎校長首先傳達了陸昊省長深入高校調研以及在全省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
呂厚均處長總結了我校理工科“十二五”以來的科技工作。他說,“十二五”期間,學校積極激發創新活力,高層次科研立項取得歷史性突破;強化政策引領和服務管理,涌現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斷加強培育建設,高端創新平臺和創新團隊建設取得豐收;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模式,服務區域經濟社會能力明顯提高。但是,在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我校科技工作與同類院校之間依然存在著差距,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系、科技創新團隊與多學科交叉的關系、重點發展與全面發展的關系、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與資源有效利用的關系、學科之間發展不平衡等諸多問題,需要得到進一步探討和解決,以實現“十三五”的更大跨越。
付宏剛副校長介紹了“十三五”科技政策發展趨勢以及對學校“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的幾點思考。他指出,在當前“創新驅動發展”的科技政策發展趨勢下,“抓緊時間,搶占先機,實現制度、政策、意識、管理的全面提高,大力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十分重要。在深刻分析我校在“十二五”期間科技工作所出現問題的基礎上,付宏剛副校長就實施和推進“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提出了八點要求: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實現科研工作的“百花齊放”;不斷加強學術道德規范,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積極開拓創新,推進產學研合作再上新臺階;加強平臺建設,早日建成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力爭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拓寬項目申報渠道,增強申報項目競爭力;完善人才團隊引進與建設的相關政策辦法,提高對人才的吸引力;開展不同形式的校內外學術交流,實現學科間的有效交叉融合;推動內部管理的科學化、人性化建設,為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提供良好環境。
何穎校長做大會總結講話,對學校下一階段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她指出,我校從事科技創新、科研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各級領導及廣大教職工須認真思考兩個問題:一是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系,要認識到二者同樣重要,注重發揮基礎研究對于科學理論進步的重大作用以及應用研究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貢獻,真正實現“兩條腿走路”;二是科學研究與經濟社會服務的關系,要主動促使科學研究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通過實際政策調整、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科研評價體制改革等方法,保護科研人員切身利益,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進一步提高產學研合作水平,推動學校科技工作、科研水平、成果轉化能力、產業化程度實現新跨越。(攝影:王慧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