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主辦、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承辦的“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第十六屆世界大會”于2009年7月27日至31日在昆明成功召開。“國際滿—通古斯語言文化與人類學研討會”作為此次盛會的專題會議,于28日召開,我校滿族語言文化研究中心趙阿平教授作為該專題研討會主席主持了會議,來自日本、美國、中國等國的20多位專家學者參會交流。該專題會議作為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滿—通古斯諸族語言、歷史、文化、社會、經濟、宗教等發展及滿—通古斯諸族與相關民族關系進行了探討研究,展示交流了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為使此次特色鮮明、內容豐富、影響廣泛的盛會成功舉辦發揮了應有作用。
據悉,本次大會以“人類、發展與文化多樣性”為主題,設置156場學術專題會議,涉及文化、種族、宗教、語言、等多學科的廣泛內容。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300多名專家、學者參會,相互交流,彼此學習,大會學術成果豐碩,是規格高,規模大,具有世界性影響的盛會。全球參會學者針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發展所面臨的諸多機遇和嚴峻挑戰,表示將為文化多樣性的保護、共同繁榮的實現及和諧世界秩序的構建而共同努力。
我校滿族語言文化研究中心趙阿平教授、阿拉騰教授、唐戈副教授、長山博士分別向大會提交了4篇論文,并于專題會議宣講,題目分別為“滿族語言、文獻搶救開發與歷史文化綜合研究”、“ 內蒙古呼倫貝爾的信仰格局”、“ 馴鹿鄂溫克人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滿語方位詞‘dergi、wargi’詞源考證”。各論題研究引起與會專家學者的重視關注,展開了熱烈的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