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尤里·蒂尼亞諾夫逝世80周年,尤里·洛特曼逝世30周年,米哈伊爾·巴赫金的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面世60周年,由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聯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現代斯拉夫文論經典漢譯與大家名說研究”團隊、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巴赫金研究分會、中國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中外文論專業委員會、浙江大學外國文論與比較詩學研究中心組織的“多聲部對話與跨文化建構“——第3屆現代斯拉夫文論與比較詩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于7月28日-30日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哈爾濱舉辦。開幕式由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院長孫超教授主持。

會議以“現代斯拉夫文論名家的理論探索與多聲部對話跨文化建構的話語實踐”為主題,以蒂尼亞諾夫、巴赫金、洛特曼、雅各布森、什克洛夫斯基、英加登、穆卡若夫斯基、日爾蒙斯基等名家名說的跨文化旅行;俄羅斯形式論學派、布拉格結構論學派、塔爾圖結構-符號學派、蘇聯比較文學類型學派的“形式--結構-功能”探索對20世紀文學進程的獨特貢獻;“文學性”“陌生化”“主導”“具體化”“匯流”“外位性”等現代斯拉夫文論核心話語的思想源流與國際影響為主要議題。

鐘衛東副校長致辭。他指出,黑龍江大學將認真做好會務各項工作,本次會議必將進一步促進激發學術研究熱情、啟迪科學思維、培養學術能力,必將促進斯拉夫文論的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極大提高。

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周啟超致辭,他指出,本次會議將緊密圍繞斯拉夫文論核心內容增進學術交流,拓寬學術視野。
會議邀請了來自俄、美、德、英、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波蘭等11個國家的15位外國專家,其中包括斯拉夫文論研究的權威專家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吉漢諾夫院士、德國慕尼黑大學的漢森院士和俄羅斯期刊《文學問題》主編沙伊塔諾夫。中方專家學者包括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周啟超、中國中外語言文學比較學會中外文論專業委員會會長汪洪章,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王加興、凌建侯、張建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負責人黃玫、鄭文東、康澄、張冰,國家級人才入選者復旦大學陳靚和北京師范大學錢翰,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劉錕等,以及多年保持學術交流的國際斯拉夫學界著名學者及國家重大項目團隊成員,同時參會的還有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上海大學、黑龍江大學和哈爾濱師范大學等兄弟高校80余位專家,以及線上的50余位學者。
大會還設立三個分論壇,分別圍繞現代斯拉夫文論、現代文論與文學文化研究、現代斯拉夫文論的跨文化旅行與詩學比較研究等主題展開,近60位代表在分論壇上發言。

大會閉幕式由黑龍江大學俄語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劉錕教授主持。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巴赫金研究分會常務副會長王加興教授致閉幕詞。

本次會議的特色在于,提交大會的40份報告中,其中中國學者25份,并都配有論文壓縮版的俄譯或英譯,以便國外學者了解中國語者的研究成果。這次國際學術研討會本著讓世界學界聽到中國學者的聲音這一旨趣,設計上追求精細,籌備上十分用心,交流上相當充分,是一場高規格、高水平、高質量的學術盛宴。這樣的國際學術交流,必將進一步推進我國的斯拉夫文論與比較詩學研究,推動有深度的跨文化交流,助力中國學術話語體系建設。(俄語學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