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至13日,“2022年全國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生論壇”在黑龍江大學順利舉辦。本次論壇由黑龍江大學研究生院、俄語學院、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西語學院、東語學院、《外語學刊》編輯部共同主辦。本次論壇分為兩部分:國內知名學者的主旨演講和高校研究生與點評專家共同進行的分組討論。
論壇開幕式由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院長孫超主持。
副校長嚴明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他指出,研究生教育是我國全民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教育的最高層次。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我國未來科學技術所能達到的水平。黑龍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科一直致力于探索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途徑,推動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山東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時衛國在致辭中指出,本次論壇的五個話題聯系緊密、各有側重,彼此不能分割。語言學具有科學性、縝密性,是文科中的理科;文學是揭示人性和精神境界的綜合學科,具有多樣的被描述性和豐富的素材性;國別與區域研究是對某國或某地區進行聚焦性研究的學科,范圍確定,對象明確,內容繁雜;跨文化交際與國際傳播是研究對外交流與文化傳播的學科,具有開放、多元的特點;翻譯學是連結上述四門學科的紐帶,在文化接受與對外文化推廣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12日的首場主旨演講由信息工程大學(鄭州)王松亭教授主講,黑龍江大學葉其松教授主持,講座題目為《關于語言學研究的一些思考》。王松亭教授首先將語言學放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大背景下,梳理了語言學研究范式的轉變,界定了當代語言學的研究對象、方法、方向及目的等。他還指出了我國語言學界現存的一些問題,并對從事語言學研究的青年學者提出了六條中肯建議。
第二場講座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毛浩然教授主講,黑龍江大學孫穎教授主持,講座題目為《開卷未必有益》。毛教授的講座從兩個問題開始:生活中一大批人都很努力,為何不成功?身邊很多青年師生一直很努力,為何不成長?他提出了成長需要突破的六個層次,強調在學術論文寫作中閱讀經典的重要性,分享了自己的時間管理經驗。他指出,在信息時代優秀的學術人才理應與時俱進,充分利用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學術研究服務。
第三場講座由哈爾濱師范大學顧世民教授主講,黑龍江大學徐文培教授主持,講座題目為《跨文化能力的識解與培養》。顧世民教授認為,跨文化能力是區別外語專業和非外語專業學生的一個重要指標,他通過列舉多個華人在國外受到排斥的例子,指出社會沖突的根本原因是文化的誤解與沖突。他還解釋了文化、文化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內涵,闡釋了跨文化能力的意義,深入淺出地說明了語言能力、文化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在當下的價值與意義,并就如何培養這些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最后,顧世民教授在跨文化能力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課程開設等方面提出了幾點建設性意見。
12日下午,點評嘉賓與各高校碩士、博士研究生分八組進行了小組討論。第一、二組為語言學組,第三、四、五組為文學與文化組,第六、七組為翻譯學與國際傳播組,第八組為國別和區域研究組。各組專家與學生進行了充分互動,同學們以其自信大方的姿態展示了他們富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點評嘉賓們以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對每一位同學的研究做出直接扼要的專業點評。
13日的首場主旨演講由信息工程大學鐘智翔教授主講,黑龍江大學吳承義教授主持,講座題目為《基于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國別與區域研究》。鐘智翔教授指出,外語學科設立國別與區域研究方向,一是國家發展戰略需要,二是外語學科自身發展需要,三是新時代外語人才培養目標拓展的需要。外國語言文學學科中的國別與區域研究,應由重視結構研究拓展至強調功能和應用的研究,由純描寫性研究轉向解釋性、實證性研究。他提出要秉持開放而非獨霸的心態去看待國別與區域研究。要堅持中國立場,批判性地接受外來理論,要以所在國為中心,還應具備世界眼光。
第二場講座由山東大學時衛國教授主講,黑龍江大學高芃教授主持,講座題目為《日漢翻譯述要》。講座主要內容包括翻譯的內涵與特點、文學翻譯簡史、翻譯體驗與感悟、文學翻譯的特色以及文學翻譯的魅力五個方面。時衛國教授首先介紹了翻譯的種類,并梳理了日本國內的翻譯研究現狀。他強調文學翻譯的目的是再現原作的藝術形象,對藝術形象進行再創造,要求譯者具有較高的語言水平、文學素養和高超的表達能力。他認為不應過度排斥機器翻譯,應當以機器為輔助,提高翻譯效率。最后,他摘取原文片段與譯文比較,提出文學翻譯應當即譯即檢、時刻回顧反思、追求完美。
第三場講座由四川大學劉亞丁教授主講,黑龍江大學孫超教授主持,講座題目為《俄羅斯文學研究的宏觀視角和微觀視角》。劉亞丁教授從宏觀方面對19世紀俄羅斯文學研究進行了介紹。他認為這一時期的俄羅斯文學忠實地反映了當時俄國現代化進程,并以文學、繪畫、音樂等領域中的代表人物與流派為例,闡述了當時社會思潮的發展。隨后他又從微觀方面解析了《罪與罰》中的身份建構與身份認同。他表示,研究文學經典時感到焦慮在所難免,要做出創新性的研究,需要學者博學多識,充分掌握文本,形成個人立場,尋找自身與作者的共鳴。
第四場講座由華中師范大學廖美珍教授主講,黑龍江大學黃萍教授主持,講座題目為《中國法庭話語禮貌策略研究》。廖教授展示了對特定語用現象展開研究的幾個階段:提出研究問題,確定研究切入點,收集和分析語料,構建分析模式,最后結合語料得出結論。他指出,法庭話語的禮貌問題絕非純粹的語言和禮貌問題,它具有重要的法學意義、社會意義和實踐價值,是新文科背景下學科交叉融合和創新研究的絕佳范例。將學術成果落地,解決中國問題、提出中國方案是中國學者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結束論壇所有議程后,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副院長關秀娟主持論壇閉幕式。她向專家、學者、老師和同學對此次論壇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表示由衷感謝。
閉幕式上黑龍江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羅躍軍教授公布了2022年全國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生論壇的獲獎名單,并向獲獎同學表示衷心祝賀。此次論壇,通過各組別研究生匯報和嘉賓點評,經評審委員會研究,共選出優秀論文79篇,其中獲一等獎論文9篇,二等獎16篇,三等獎23篇,佳作獎31篇。


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薛恩奎教授致閉幕辭。他認為,大會體現“三高”特點。首先,效應度高。這體現在七位專家的主旨演講上,他們在短暫的時間內,與我們分享了多年積累的學術成果;各組同學在規定時間內凝練表達,以自信的態度展示了他們豐富、詳實、規范的研究成果,體現了他們活躍的創新思想。其次,參與度高。本次小組發言共有來自全國58所院校的137名同學參加,涉及英、俄、德、阿拉伯、日語等10余個語種。最后,成果量度高。論文選材豐富、方法多樣、理論前沿,有問題意識和邏輯理據,體現了外語學科新一代人才的強勁發展趨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圍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黑龍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生論壇的舉辦,對提升外國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的科研意識、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希望此次論壇能夠激勵研究生凝心聚力,為新時代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和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俄語學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