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晚6時,黑龍江大學第147期青年講壇在我校音樂廳舉行。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受邀為1000余名師生作了題為《在變化的時代做一個記錄者》的講座。校黨委副書記丁宏為敬一丹頒發了黑龍江大學客座教授聘書,講座由校團委副書記周成剛主持。

本次活動由校團委主辦、校學生會承辦。活動中,敬一丹親切、真摯且又充滿力量地與現場師生們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交流和互動。敬一丹主持《感動中國》16年,主持《焦點訪談》20年,先后三次榮獲中國播音主持最高獎——金話筒獎,現任中國電視家協會主持人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

講座中,敬一丹與同學們講述了38年前自己與黑龍江大學的淵源,拉近了與觀眾們的距離。她說道“記錄,是媒體人的慣性,記錄是為了不忘。”因此,在2015年從中央電視臺退休后,她繼續記錄著。2015年, 敬一丹以一部《我遇到你》為職業生涯做了一個小結,書中回顧央視27年心路歷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三年后的今天,她帶著跨越68年時光、濃縮1700封珍藏家書的新作《那年那信》來到我校青年講壇,和同學們一起分享自己關于記錄的故事。在她看來,家書記錄的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故事,千家萬戶的故事就像一塊塊小拼圖,拼出了不同年代的世間圖景。
“媽媽沒有當記者,但是我覺得她充滿了一個記錄者的素質,以至于影響到我”。敬一丹回憶說,我的父母年邁以后,我發現他們有的事情已經開始淡忘了。我特別感謝他們在沒有完全忘卻的時候,給我們留下了這1700多封家書。我將來也會忘,我就在想,我的女兒如果不知道來路,她怎么看前面的路呢?我希望通過我這樣的記錄,能讓孩子們回看家中前輩的時候,不至于那么遙遠。

一封封家書體現出良好的家風,敬一丹媽媽言傳身教一直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導著她。敬一丹認為,記錄的方式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更新,只有運用現代記錄手段,敏銳地發現變化,有記錄意識的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傳媒人”。
校團委副書記周成剛在主持本次講座時總結到:敬一丹老師以她豐富的人生閱歷與深刻的人生哲理,向我們展現了在一個變化的時代,一代人是如何走過的,同時也讓我們深思,我們要用怎樣的方式去記錄這個變化的時代。(校團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