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育部與光明日報社主辦的第三屆、第四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成果展示交流會暨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第五次會員大會在江南大學召開。大會公布了第三屆和第四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獲獎項目名單,并向獲獎單位頒發榮譽證書。由我校申報的劉冬穎教授《唱響中華詩詞經典,打造人文校園——黑龍江大學“古典詩詞吟唱的新媒體傳播”項目》榮獲第四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特色展示項目。

第四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以“傳承發展·自信擔當”為主題,經過高校自主申報、專家推薦、網上公示,最終第四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確定示范項目10項、特色展示項目30項。


我校“古典詩詞吟唱的新媒體傳播”項目從《瑟譜》《白石道人歌曲》《九宮大成》《魏氏樂譜》《碎金詞譜》等20余種古樂譜文獻中,輯錄出原汁原味的古人歌詩曲調,同時,參考古典詩詞吟誦名家作品,積極整理、保存、傳承當代名家曲調。通過現代的記譜方式和專業的音樂編配、制作模式,以及“文人唱詩”的演繹手法,使其重新綻放藝術的美感,并通過網絡新媒體在社會廣泛傳播。

項目以“風雅弦歌”為名,分別申請微信、微博、喜馬拉雅FM和頭條號平臺,并制作手機APP,推介項目制作的古詩詞吟唱作品和“吟誦大家”的詩詞吟誦。目前通過新媒體瀏覽關注詩詞吟唱的已經達到30多萬人次,其中《楚辭·九歌·河伯》吟唱通過各媒體傳播,覆蓋面達到100萬人次,中華書局、“詩詞中國”、黑龍江日報等媒體、微信公眾平臺都進行了踴躍的轉發。
項目常年在“龍江書院”等公益機構開設“古詩詞吟唱公開課”、舉辦古詩詞吟唱音樂會,并在浙江、河南、安徽、廣東、上海、黑龍江、臺北等地,通過舉辦系列講座,使得線下的詩詞吟唱教學,通過線上官媒、網絡分享,擴大項目影響,讓中國古典詩詞吟唱在更大范圍傳播。
項目在宣傳推廣詩詞吟唱作品的時候,還巧妙地將項目活動與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結合:農歷新年唱《詩經·豐年》,七夕唱《詩經·關雎》,清明唱杜牧的《清明》,端午唱《楚辭·河伯》……越來越多喜愛古典詩詞、熱衷傳統文化的朋友,通過項目的新媒體平臺參與到“吟唱古詩,傳承經典”的活動中來,真正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來。
在項目負責人劉冬穎教授的帶動下,“古典詩詞吟唱的新媒體傳播”項目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在入選教育部第四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展示項目的同時,該項目的公益講座“古詩詞吟唱公開課”也獲得全國優秀閱讀推廣項目,劉冬穎教授本人因“古典詩詞吟唱的新媒體傳播”的公益推廣、普及古典詩詞,獲得2017“中國十大讀書人物”、“第三屆伯鴻書香獎·個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