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我校國學院名譽院長、著名人文學者、一代國學宗師饒宗頤先生在香港逝世,積閏享壽105歲。2月28日,饒公追思送別會于香港舉行,我校國學院院長丁立群教授、副院長張繼軍副教授、滿語所所長郭孟秀教授前往送別。
饒宗頤先生,字伯濂,又字選堂,號固庵,生于廣東潮州,長期致力于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曾在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耶魯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任教和從事研究工作,至今有著作七十余種,論文九百余篇。他在歷史、文學、語言文字、宗教、哲學、藝術、中外文化關系等人文科學領域皆有卓越成就和突出貢獻,備受海內外同儕和后輩尊崇,在香港以至當代中國,堪稱百年一遇的學術巨擘。饒宗頤先生曾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大紫荊勛章、法國法蘭西學院儒林特賞、法國遠東學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西泠印社社長、中國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顧問等多項學術榮譽和獎項。
大愛無疆,大音希聲。學校滿語研究所郭孟秀心懷感激的說:“與饒宗頤先生相識既是一種緣分,更是一份幸運。”“因為滿族文化搶救開發事業,我們得以幸運地與饒公近距離接觸,聆聽先生教誨。”2009年6月,饒宗頤先生在黑龍江省政協委員、香港意得集團董事長高佩璇女士向其請教滿族語言文化瀕危狀況時,伸出五個手指:“中國文化‘漢滿蒙回藏’,如果缺少了滿文化,”饒宗頤先生將食指蜷起問:“你看好看不好看?”高佩璇回答:“不好看。”又問:“還好用不好用?”高佩璇回答:“不好用。”之后,先生說了兩個字:“搶救!”饒宗頤先生的話,開啟了香港意得集團、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與黑龍江大學三方合作搶救開發瀕危滿族語言文化與研究事業的序幕。2010年8月,年逾九旬的饒宗頤先生不顧年事已高,專程從香港赴京參加“滿族文化搶救開發研究項目”啟動儀式,并題詞祝賀。該研究第一期項目于2013年6月正式結項,在黑龍江滿文檔案搶救整理、滿語文化田野資料收集和專題研究、滿語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和豐碩成果。此后,饒宗頤先生又倡導支持開展第二期項目,并以百歲之身出席了簽約啟動儀式。
情系黑土,弘揚國學。饒宗頤先生以其高深的學術造詣和對國家民族文化關注的情懷,一直給黑大學人以莫大鼓舞。2013年,饒宗頤先生欣然應允擔任黑龍江大學國學院名譽院長。學校多位校領導應邀參加了“饒宗頤教授百歲華誕慶典”、訪問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饒學聯匯”交流會等活動。2016年,“蓮蓮吉慶---饒宗頤教授荷花書畫巡展在我校博物館首展。2017年,學校國學院組成教學團隊為全校本科生開設國學通識課“饒宗頤學術思想與藝術成就”課程,傳播饒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哲人其萎,南北同悲。饒宗頤先生與黑龍江大學情緣深厚,全校師生對先生仙逝不勝哀惋。正如學校向饒宗頤先生治喪委員會并饒公親屬發去的唁函所說:饒公畢生倡中華之學,傳中華文脈,學貫中西,享譽宇內,為中國、為世界創造了一個百年文化傳奇;饒公生前非常關心黑龍江大學發展,擔任黑龍江大學國學院名譽院長,倡導支持香港意得集團資助黑龍江大學開展滿族文化搶救開發,為繁榮東北地區國學研究、保護中華瀕危少數民族語言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緬懷饒宗頤先生,吾輩同仁當秉承先生夙愿,為繁榮民族文化事業不遺余力,砥礪前行;全體黑大人將思念化為前行的力量,迎難而上、開拓創新,繼續書寫新時代學校內涵式發展新篇章,為全面建成有特色、高水平、現代化地方一流大學,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
黑龍江大學全體師生感念饒公垂愛與提攜,敬獻挽聯一幅:
倡華學傳文脈慧通中西風流澤被四海
繪蓮花書簡林德合天地慈悲自在初心
饒公德業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