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新聞傳播學院邀請我校78級校友、長江韜奮獎獲得者、新華社參編部清樣編輯室主任、機動調研室主任徐江善在主樓一樓報告廳為新聞傳播學院師生作了題為“做社會良知的常青樹—從革命老區一個村莊變遷看新聞記者的家國情懷”的報告,報告會前,付宏剛校長為徐江善校友頒發了黑龍江大學客座教授聘書,報告會由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鄭亞楠主持。

徐江善校友從“勿忘人民—從革命老區的一碗面條說起”、“人民至上—革命老區5年前后的記憶影像”、“新時代新呼喚—不忘初心家國情懷”三個主題入手,結合工作經歷闡述了自己對十九大精神的理解。他講述了自己深入革命老區進行脫貧攻堅調研的經歷,并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生活是一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書,靈魂只有在深入基層深入實際中得到凈化;記者要始終深深扎根到人民群眾之中,記者的心要始終成為社會良知的常青樹;身下更要心下,體察民意持之以恒;為人民代言,為黨分憂是新時期新聞記者的神圣天職。同時,他指出,如今我們已經邁入新時代,新聞工作者要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與人民同呼吸,與時代共進步。

徐江善校友還就專業學習、職業發展等方面的問題與同學們進行了互動。他建議在校大學生要打好基礎,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關于當代新聞工作者如何面對時代變化與挑戰,他表示,要適應時代變革,做好理論與實踐雙重準備,同時堅守三個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忘家國情懷;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培養觀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次報告會是新聞傳播學院學習十九大精神系列報告會的第三場。此前,現任工人日報哈爾濱記者站站長、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畢業生張世光為新聞傳播學院師生分別作了兩場十九大精神報告。(攝影:李澤峰)
徐江善,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長江系列)獲得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新華社領銜記者,現任新華社參編部清樣編輯室主任、機動調研室主任(司局級),榮獲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新華社十佳編輯、新華社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多篇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咨詢委員會主任、北師大特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