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教育部正式公布2016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名單。經學校推薦、通訊評審、會議答辯、人選公示、評審委員會審定、聘任合同簽訂等程序,我校井立強入選特聘教授,許輝入選青年學者,成為我校繼付宏剛、杜桂萍之后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的教授,我校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總人數達到4人,入選人數位列全國第103位。
為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延攬海內外中青年學界精英,培養造就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帶動國家重點建設學科趕超或保持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務委員、時任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同志的親自主持下,1998年8月,教育部和李嘉誠基金會共同啟動實施了“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經過18年的發展,“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高層次人才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包括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崗位制度和長江學者成就獎。2015年開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首次設立了青年學者。
井立強教授簡介

井立強,男,1973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省龍江學者特聘教授、省重點建設學科領軍人才梯隊帶頭人、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省高校長江學者后備支持計劃入選者。1991-1997年在吉林大學分析測試專業學習與工作,1997 -2000年在吉林大學攻讀環境科學專業理學碩士學位,2000-2003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攻讀環境工程專業工學博士學位,2004-2006年在吉林大學化學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2010年在英國Imperial College London作為國家公派訪問學者訪學一年。
2003年5月至今在黑龍江大學工作,2004和2006年先后被破格晉聘為化學學科的副教授和教授。現任化學化工與材料學院副院長,功能無機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受邀擔任中國感光學會光催化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Scientific Reports”和“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等重要國際SCI刊物的編委等。10余年來主要圍繞半導體納米材料光生電荷性質及環境和能源光催化等方面開展系列研究,至今主持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在內的10余項國家、省部級以上重要課題。已獲中國授權發明專利11項(第1),和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一等獎2項(第1和2)。
作為第1或通訊作者,至今已在“Chem Soc Rev”、“Energy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ACS Catal”、Appl Catal B: Environ”、“Chem Commun”、“Environ Sci Tech”、“Environ Sci: Nano”和“J Phys Chem C”等SCI刊物上發表論文110余篇,其中IF大于3的1、2區國際SCI論文有59篇。個人SCI H因子32,發表的論文被他人在SCI刊物上正面引用合計2500余次。連續成為了 Elsevier 公司發布的 2014、2015、2016年度中國高被引學者。
許輝教授簡介
許輝,1978年10月生,男,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導師。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就讀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應用化學系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師從黃玉東教授,獲工學學士學位;2001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讀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專業,師從黃玉東教授,獲工學碩士學位;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就讀于復旦大學有機化學專業,師從黃維院士,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1年9月至2003年7月攻讀碩士期間主要從事聚對苯撐苯并惡唑類功能共軛高分子材料的設計、合成及成型工藝研究;
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攻讀博士期間主要從事電致發光稀土配合物的設計、合成及光電性能等方面的研究。首次將功能化雙齒膦氧配體引入到稀土配合物中獲得了一類具有良發光性能和穩定性的新型電致磷光材料。
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劉小鋼教授課題組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有機無機雜化納米復合光子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功能整合。
2006年6月進入黑龍江大學化學化工與材料學院工作,2008年11月加入功能無機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1年9月受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2012年5月受聘為功能無機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專職副主任。一直從事磷基光電功能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器件制備等方面的研究。近年來,在有機電致發光(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領域開展了大量富有創新性的工作,通過化學手段實現材料的光電功能集成,為解決“電致發光材料光學和電學性質間的矛盾”這一根本科學問題提出了新方法和新理論,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新材料體系和高性能原型器件,多次刷新驅動電壓、效率和效率穩定性等核心器件性能的記錄。相關研究成果在化學材料學科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了高水平SCI收錄學術論文80篇,包含在影響因子大于10的化學材料學科頂尖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coiety》、《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和《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等上發表論文12篇。而且,發表在上述3種期刊上的論文均為黑龍江省省屬高校的成果首次被化學材料學科頂尖期刊接收。另外,在影響因子在5-10之間的化學材料學科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34篇,并有8篇論文入選ESI top1%高引用論文。相關工作累計被他人正面引用1600余次,單篇最高他引190余次。5項成果被Wiley中國、X-MOL等學術媒體熱點報道。出版學術專著1部,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3項。所開發的3種材料被美國、日本和國內廠商生產銷售,其中藍光主體材料DPEPO已被400余篇SCI收錄論文作為主體和激子阻擋層材料加以運用(統計截止至2017年1月),成為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和認可的電致發光材料。
2011年獲黑龍江省青年科技獎和黑龍江省科學技術自然科學類二等獎等;201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并獲哈爾濱市自然科學技術學術成果獎一等獎;2013年入選首批青年龍江學者特聘教授獎勵計劃和黑龍江省長江學者后備支持計劃,并獲當年唯一哈爾濱市自然科學技術學術成果獎特等獎;2014年獲批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四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基礎性研究課題擇優資助;2015年獲得黑龍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2016年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項目。承擔或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0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