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積極探索“大思政課”建設要求下的教學形式和模式創新,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思政課,打造“音樂里的思政課”系列“龍課”思政教育品牌,4月20日晚,黑龍江大學音樂思政大課民族歌劇《沂蒙山》于哈爾濱大劇院精彩上演。校黨委副書記劉鳳影,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其濱,藝術學院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歌劇《沂蒙山》以抗日戰爭時期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故事為藍本,通過一系列經典情節,如大青山突圍、淵子崖戰役等,生動再現海棠、林生、夏荷、孫九龍等軍民一心、團結抗戰的感人故事,展現了沂蒙人民在硝煙戰火中的無私奉獻與英勇抗爭,深刻詮釋了沂蒙精神中“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基本內涵。其采用人聲清唱與鋼琴伴奏的獨特藝術形式,以赤誠的歌聲傳遞沂蒙兒女深情,用靈動琴音勾勒出跌宕起伏的戰斗畫卷,二者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紅色視聽盛宴。



舞臺上,眾演員們以扎實的專業功底和飽滿的熱情全情投入,成功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從林生犧牲,海棠清唱“盼君歸,君卻化作青山魂”,到大青山突圍,全體演員激昂合唱“山河在,人不退”,從海棠引開敵人堅定獨白,到夏荷犧牲前婉轉詠嘆,再到村民與日寇搏斗時怒吼。他們以細膩入微的對白歌唱和深情有力的表演,將一位位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展現得淋漓盡致,觀眾仿佛置身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深切感受到先輩們為守護信仰、捍衛家園而無畏犧牲的崇高精神。


此次演出不僅是一場藝術呈現,更是一堂生動的音樂思政課。該劇依托于專業選修課《歌劇片段與重唱》課程成果,由我校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周美麗主演并擔任指導老師,首次全部由學生排演的音樂思政大課,不僅展現了藝術學院師生在藝術表演方面的才華與實力,更為新時代青年實踐和文化傳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沂蒙山》歌劇用藝術語言彰顯沂蒙精神時代內涵,激勵著人們銘記歷史、珍惜當下,傳承紅色基因,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繼續砥礪前行,讓革命精神在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攝影:劉昱龍 朱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