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我校舉行校友終身學習支持計劃啟動儀式暨“校友學堂”首期講座。校長王敬波、副校長李卓,黑龍江省女企業家協會會長、哈爾濱九洲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中國優秀女企業家、我校1980級校友趙曉紅,黑龍江省女企業家協會執行會長、哈爾濱秋林里道斯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仲兆敏,黑龍江省女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黑龍江北大倉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隋熙鳳,黑龍江省女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我校1982級校友趙蘊華,黑龍江省女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黑龍江省億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晶,黑龍江省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哈爾濱天順源清真餐飲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琚,黑龍江省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和光同輝集團董事長范鑫,黑龍江省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黑龍江分所主任、我校1997級校友岳海南,黑龍江省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小酒喔酒類連鎖集團董事長時偉俠,黑龍江省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哈爾濱伏爾加莊園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總經理韋敏芳,黑龍江省網信協會會長、黑龍江省電子商務基地董事長、我校哈爾濱校友會會長、1982級校友徐忠平,黑龍江中朗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我校1986級校友陳嘉,哈爾濱偉星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我校1988級校友關大冶,我校新質生產力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校友學堂”首期主講人焦方義教授,全校各職能部(處)、各學院主要負責人,教師和學生代表以及2024屆畢業生校友工作年級理事參加了活動。

王敬波、李卓、焦方義、趙曉紅、仲兆敏、徐忠平共同啟動黑龍江大學校友終身學習計劃。

王敬波向“哈爾濱校友會終身學習社區”授牌,徐忠平代表哈爾濱校友會接受母校授牌。


王敬波向趙曉紅,徐忠平,關大冶,陳嘉,趙蘊華,岳海南頒發“黑龍江大學校友導師”聘書;向仲兆敏、隋熙鳳、呂晶、王琚、范鑫、時偉俠、韋敏芳頒發“黑龍江大學創業導師”聘書。

校友代表陳嘉在致辭中表達了對母校培養的感恩之情,她說,校友終身學習支持計劃使每一位離開校園的黑大人可以通過持續學習實現知識更新,從而進一步增強個人的核心競爭力與社會影響力,這是母校送給校友最珍貴的禮物。校友們必將珍惜不負母校期待,以身作則,積極踐行終身學習的理念,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色彩,為學弟學妹樹立終身學習的榜樣。她表示相信借由終身學習的紐帶和橋梁,將更好地促進校友與校友、校友與母校、母校與社會各界的交流與合作,在賦能發展、共同發展的道路上再譜新篇。

王敬波校長在講話中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情況,向校友對母校的支持和奉獻、向社會各界對黑龍江大學的關心與關注表示衷心的感謝。她指出,黑龍江大學83年的辦學歷史,就是83年的對俄辦學史,在俄語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培養體系構建、培養規模壯大等方面開創了數個“新中國第一”和“國內唯一”。鮮明的對俄辦學特色使黑龍江大學立于中國高等教育版圖,擁有彪炳史冊的成就和不可比擬的優勢。學校每一項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廣大師生、校友的鼎力支持。“全體黑大人是牢不可破的命運共同體”這一共識,在一代代黑大人的共同奮斗中被踐行和印證。她表示,校友終身學習支持計劃的啟動與施行,既是黑龍江大學作為高等教育機構義不容辭的使命擔當,也是學校遵循反哺校友、服務校友的初心,為校友搭建終身學習、賦能發展的平臺,從而更好地推動和實現校友與母校雙向奔赴、合作共贏。王敬波校長特別感謝了出席啟動儀式的企業家代表。她說,黑龍江大學是名副其實的龍江人民子弟校,服務龍江是學校的第一使命,服務龍江企業更是黑大人當仁不讓的責任。學校希望自身眾多的科研成果能夠為企業發展服務助力,同時也希望以企業為師,互相學習,加強合作,共同成長和進步。通過校企合作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積極實踐,更好促進高校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國際傳播的大學使命。

李卓副校長在主持活動時指出,校友終身學習支持計劃的實施不僅為校友提供豐富、優質的學習資源,持續的職業發展動力,更注重對校友意志品格的塑造、良好習慣的養成。希望廣大校友積極參與、主動融入,做終身學習理念的踐行者和受益者,與母校彼此賦能、協同并進,在共建終身學習新常態、新生態的過程中結成更加緊密的發展共同體,凝聚更加強勁的發展動能,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焦方義教授應邀擔任“校友學堂”首期主講人,專題解讀《發展新質生產力與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活動結束后,企業家代表和校友代表前往校史館參觀,聽取了學校歷史和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介紹。
據悉,黑龍江大學校友終身學習支持計劃以“終身教育,終身學習,賦能發展,共同成長”為理念引領,旨在深入落實學校關于校友工作高質量發展任務部署,全過程助力校友成長成才,積極構建面向未來的校友與母校發展共同體,通過創建校友終身學習課程資源庫,開設校友學堂,打造校友學習日和校友學習社區,加快實現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與校友共享、為校友所用,努力打造具有前瞻性的校友終身學習網絡,使之成為延伸大學育人成果,弘揚母校精神文化,助力校友完成知識更新、完善知識結構、增強核心競爭力、追求職業卓越的有效載體和堅實平臺。(校友服務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