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至15日,根據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關于開展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認證項目首批再認證院校現場審查工作的通知》(際協便〔2023〕48號),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認證專家來校開展現場審查工作。此次現場審查由北京語言大學原校長劉利帶隊,專家組組長上海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姚喜明教授,專家組成員大連外國語大學漢學院院長陳子驕教授、河北大學國際交流與教育學院原院長郭伏良教授、青島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留學生招生辦公室主任王芳、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教育服務認證部高級項目官員魏千千參加了審查工作。校長王敬波,省紀委監委駐黑龍江大學紀檢監察組組長梁東輝,副校長張穎春、鐘衛東、井立強、李卓,以及學校再認證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來華留學生教學培養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了現場審查相關活動。
12月14日上午,學校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再認證現場審查說明會在主樓一樓報告廳召開。井立強主持會議并作學校來華留學生教育及再認證自評自改工作匯報。
王敬波對專家組一行來校開展現場審查工作表示熱烈歡迎,對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對學校的關心指導表示感謝。她表示,來華留學質量再認證不僅是對學校來華留學生教學、管理、服務能力和水平的一次全面檢驗,也是貫徹落實中央加強教育對外開放的大政方針、扎實推進龍江構筑向北開放新高地的戰略布局、推動學校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實走深的重要舉措。學校將以此次再認證為契機,全力打造“留學黑大”品牌,促進來華留學教育事業再上新臺階、實現新突破,進一步提升學校國際化辦學能力和水平。
劉利在現場審查說明會上講話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視質量認證工作。參加認證有助于建立健全來華留學質量保障體系,強化來華留學的質量管理和社會監督。通過現場審查,認證專家組將對學校來華留學工作作出全面評價與總結,對今后的改進方向給出實際有效的建議,從而加快推進學校來華留學生教育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姚喜明介紹了再認證現場審查工作情況和要求。他表示,在現場審查工作中,專家組將依據《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認證規則》,開展現場聽課、查閱學生檔案及支撐材料、考察設施設備及學習生活環境等工作,并分別與分管校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教學院(系)留學生工作負責人、教師代表、留學生代表等進行訪談,對學校來華留學生教育質量在審閱學校提交的自評報告等材料基礎上進行全面評估。
12月14日下午,專家組與校院兩級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留學生教育管理干部、留學生師生代表訪談,查閱了留學生招生、教學及管理相關檔案。
12月15日上午,專家組現場觀摩留學生課堂教學,實地考察俄語學院、化學化工與材料學院、招生就業指導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圖書館等環境設施,對我校來華留學生教育質量進行全面評估。
12月15日下午,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再認證現場審查初步意見反饋交流會在主樓一樓報告廳召開。
姚喜明代表認證工作專家組反饋了現場審查初步意見。意見指出,黑龍江大學來華留學工作開展較早,已有長期的全過程留學生管理與培養經驗。校級層面高度重視來華留學工作,并將其納入學校整體工作,進行統籌規劃和部署,在制度建設、管理與服務、教學與質量監控等方面都已比較完善。學校能夠發揮漢語言文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俄語及化學等學科優勢,兼顧其他專業,在此基礎上確定來華留學生教育發展方向,確立來華留學教育區域發展目標,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對俄招生優勢。同時,反饋意見指出了學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發展的問題和建議。意見指出,學校應從三個方面開展來華留學工作。一是做好頂層設計,優化工作體制機制。根據學校留學生發展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做好與目標相適應的頂層設計和體制機制建設,借鑒同類、同層次高校發展來華留學生的成熟經驗,把來華留學規模及質量提升到新的高度,更好的突出學校的辦學優勢和特色,為學校高水平發展提供動力。二是加大支持力度,建立激勵機制,在留學生招生與管理、信息化建設、國際化師資培養等方面給予更大的支持。設立學校來華留學獎學金,吸引高質量留學生生源。加強校內協同,建立切實可行的激勵與考評機制,充分調動校內資源,培養單位和教師的積極性。三是擴大留學生規模,提高培養層次。建議加大招生宣傳力度,開發符合學生需要的新項目,以項目帶動發展。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優勢,深入挖掘特色,調動各學院特別是優勢學科的積極性,發揮起引領作用。提升學歷層次,擴大高層次學歷留學生規模。
王敬波代表學校作表態發言。她表示,專家組反饋的意見和建議既是解決問題的對癥之藥,更是今后努力的路線圖,為學校來華留學提質增效和內涵式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學校將全面梳理、認真研究,狠抓薄弱環節,創新體制機制,推動落實整改,不斷提升學校來華留學生培養質量和水平。以認證促改革、以認證促建設、以認證促發展,持續打造“留學黑大”教育品牌,全面提升來華留學生培養質量。
2016年,學校在全國高校中首批通過教育部來華留學質量認證,也是黑龍江省首家接受再認證工作高校。(國際文化教育學院、全媒體中心采編工作室供稿,攝影:全媒體中心攝影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