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獲悉,我校化學化工與材料學院井立強教授主持申報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北省聯合基金重點項目《雙金屬酞菁/窄帶隙半導體二維Z型納米復合體構建及可見光催化能源轉化性能》(項目編號:U23A20576)獲批立項。這是我校在此類國家級重點項目申獲過程中的又一次突破性進展。
本項目是在井立強教授課題組較好地主持完成2018年獲批的國家自然科學促進海峽兩岸科技合作聯合基金重點項目《維度匹配寬/窄半導體復合基寬可見光催化能源材料的設計合成及機制研究(項目編號:U1805255)》等的多個國家級重點項目前期支持下,聚焦“雙碳戰略目標”,圍繞國際光催化前沿熱點領域,進一步提出的科學研究設想。該項目致力于模擬自然光合作用過程而通過探索可控合成新型含鉍復合氧化物和氮化碳等的納米片,進一步擔載雙過渡金屬酞菁配合物或其構成的金屬有機框架結構材料等,從而構筑新型二維納米異質結復合體,開發具有高效、寬可見光響應的生產H2O2和選擇性氧化CH4等的綠色能源光催化材料。
近年來,井立強教授課題組相關研究已在“Angew Chem In Ed”、“Adv Mater”、“Nat Commun”、“Chem Soc Rev”、“Energy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Adv Sci”、“ACS Catal”和“Appl Catal B”等化學、材料和催化領域高影響力期刊上發表一區SCI論文200余篇,并在基于適當電子能級平臺引入和新Z型納米復合體構建等光生電荷調控策略而設計合成寬光譜響應、高效的光催化材料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這些前期成果也為高質量地完成新獲批的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北省聯合基金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聯合基金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負責受理申請,旨在貫徹《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落實全國科技大會精神,吸引和集聚全國的優秀科技人才,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問題開展基礎研究,帶動區域科技發展和人才隊伍的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同時,本項目的獲批也表明學校在高層次項目申報過程中始終堅持的“提前申報、預評預審”管理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有效地確保了項目的申報質量,為獲批立項打下良好基礎。(科學技術處供稿)